武汉国医堂医院
我国近20年来癌症呈现年轻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走高的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2万例,每分钟就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目前胃癌在我国各种肿瘤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肺癌和肝癌,位居第三。近年来,胃癌发病率有年轻化趋势,高峰年龄段在40-60岁之间,70-80岁其次。早期胃癌大多是无症状或者是仅仅轻微的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面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的胃癌,我们该如何打好这场事关生死的“保胃战”呢?
胃痛离胃癌有多远——胃痛太普遍,胃癌何时变?
生活中,胃痛在大家看来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胃癌就是大的不得了疾病,那么它们之间距离有多远呢,有没有可能衡量可判断出来呢?邹小明主任说,大部分的胃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特殊信号,与胃炎、胃溃疡的胃痛、反酸、恶心、食欲减退等没有什么区别,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出现不能进食、体重下降、贫血这些变化。所以此时的胃痛是极早期的症状,它离胃癌可能还很远。但是如果听之任之,随便找些胃药吃上了事,那么胃痛离胃癌可就真的很近了。
武汉国医堂医院介绍,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在90—95%之间,中期(II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65—70%,而中晚期(III、IV期)胃癌只有20—30%,所以胃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诊早治。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医学上把针对病因的预防叫做一级预防,把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种预防叫做二级预防。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癌症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
那么对于有胃痛的人来说,应该考虑的诊断手段是什么呢?
目前CTS无痛胃肠三维检查技术,除了看胃壁本身的变化外,还要看胃和周围器官的一些关系。对制定手术方案是非常有好处的。
胃癌“喜欢”谁?
目前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中,42%来自我国,数量近40万人;平均约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对于胃癌的预防与治疗已经迫在眉睫。那么胃癌对哪些人更加“情有独钟”呢?
医生认为主要是以下五类人:
1、低硒摄入人群,接触射线、化学品者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发病人群数量有着明显的差异。近年有人调查,在胃癌的高发区,人体对硒的摄入量明显低于低发区。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在胃癌的病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一些就是工作环境的影响,如长期生活或工作在有辐射的环境,工业、化学等。
2、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史,或近期出现消化不良
医生发现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或慢性胃溃疡和胃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胃癌的发病率要高于正常人,这些疾病高发的国家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要高于一般地区。
3、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
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比较肯定,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某些家族中连续几代发生胃癌,且均为直系亲属。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发生胃癌的几率较正常人高4倍,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多关注自己的胃。
4、常吃高盐饮食(包括腌制品)、熏制食品者
腌制及熏制食品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酸盐、多环烃类、酚类化合物等)会刺激胃粘膜使其发生癌变。近年的研究表明摄入过多食盐不仅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它还可能是胃癌的致癌促癌因素。相反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对胃癌的发生有抑制作用。我国南方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北方可能就与南方气温高、雨水充沛四季均有新鲜多样的蔬菜水果供应有关。
5、长期酗酒和吸烟者
酒精本身虽无致癌作用,但它会损伤胃粘膜,而且酒精还会做为很多有害化合物的溶剂,使人体对它们的吸收增加。另外,吸烟越多胃癌的危险也越大。因此有人提出将戒烟做为胃癌的一项预防措施。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胃癌更是如此,在所有癌症中似乎只有胃癌和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了,想要预防胃癌,吃什么?怎么吃?变得尤为重要。胃是个“守时”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高峰和低谷,如果相应的时间胃里没有东西,很容易损伤胃黏膜。过了饭点暴饮暴食,会明显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肠胃炎,甚至胃出血。